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?封神武王伐纣

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?封神武王伐纣

admin 2025-06-27 游戏 14 次浏览 0个评论

大家好 ,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,包括封神武王伐纣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,因此呢 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,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 ,谢谢~

本文目录

  1. 武王伐纣平话(平话中斧劈纣王和妲己的殷郊)
  2. 武王伐纣平话什么时候写的

一 、武王伐纣平话(平话中斧劈纣王和妲己的殷郊)

1、《封神》中,纣王和姜皇后有两个儿子,大的叫殷郊 ,小的叫殷洪 。后来妲己秽乱后宫 ,害死了姜皇后,又献斩草除根之计,要杀二殷兄弟。幸被阐教道德之士广成子和赤精子所救 ,于是上山学艺。

2、武王伐纣,二殷先后奉师命下山助周,孰知半途受申公豹所欺 ,都转而助纣为虐 。赤精子 、广成子闻讯大怒,欲降服二徒,可因洞中法宝已尽为二徒所有 ,竟不得成功。好在最后阐教仙人设计,终于还是杀死了二殷,殷洪的结局是在太极图中化为飞灰 ,殷郊则被岐山夹住,受了犁锄。

3、二殷是悲剧性人物,国家将倾之际 ,他们帮助殷商、帮助父亲并没有错 ,而要如此就势必违抗师命,所谓“忠孝不能两全 ”,读者不宜太过苛责 。

4 、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名字 ,殷洪比较大众化,着重讲一讲殷郊两个字。

5、具体到殷郊这个名字,闹的笑话更大了。

6、《封神》中 ,纣王有三个儿子,姜后两子:殷郊 、殷洪;后文还出场了一个叫“武庚”的孩子,这是历史上真有的人物 ,而按小说推测应该是妲己所生 。这里有一个问题,武庚为什么不姓殷呢?

7 、有的人可能会说,武庚应该就叫“殷武庚” 。在原著中 ,他姓殷没啥问题,但在历史上是不行的,因为:

8、第一 ,武庚的名字应该就叫“庚 ” ,武是谥号——他在商朝亡国后发动三监之乱意图恢复故国,虽败犹荣,可得一个“武”字;

9、第二 ,武庚不能姓殷,那是因为殷郊殷洪也不姓殷,纣王本身也不是殷姓。

10 、据统计 ,纣王在古籍上异称多达12种,为辛、帝辛、受 、帝辛受、受德、受德辛 、殷辛、后辛、纣 、殷纣、商纣、帝纣。殷受是后来叫出来的名字,后来却成为了纣王的通行名 ,在很多封神电视剧中那些人说起纣王都一口一个“殷受”或“帝辛 ” 。可事实上,《商代史卷2:<殷本纪>订补与商史人物徵》说:

11 、殷辛 、殷纣、商纣,则为冠国号于名上 ,犹汤称商汤、禹称夏禹 、舜称虞舜、桀称夏桀一样。帝辛一名,乃商殷亡国之后,其遗裔所追号。

12、本书是当年社科院历史所重点研究课题 ,纳入重大科研项目 ,其质量和权威当然是信得过的 。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,纣王不可能姓殷,殷 、商同为商朝的国号 ,以“国号+名字”的形式来叫纣王,只是一种称呼方式,就像《说唐》中外国人称李世民为唐童一样。

13、其实《史记》已经说了答案 ,“殷商始祖契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,被舜封于商地,赐姓子氏”。原著第一回也说“成汤乃黄帝之后也 ,姓子氏 ” 。

14、所以他就姓“子 ”,殷郊实际该叫“子郊”。

15 、另外,就像他爹拥有“帝辛”这个谥号一样 ,殷郊也会有。他殉国而死,虽小节不容于阐教,但大节无亏于殷商 ,可以说称得上壮怀激烈的末代商王 ,如此一来,他就会有“十干 ”之名 。

16、甲、乙 、丙、丁、戊 、己 、庚、辛、壬 、癸为十干,《史记·殷本纪》中所见商历代王号 ,太丁、外丙、中壬 、太甲等等,都是十干命名制度的产物。根据殷郊岐山阵亡是哪一天,再查是十干的哪一天 ,有可能会叫他“帝癸”或别的啥。

17、殷郊这个名字出现在《封神》原著中,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。

18、本书出现之前,民间久已有封神传说 ,金阊舒载阳版本有书坊主人舒冲甫小识说“此书久系传说,苦无善本”可为佐证 。封神的传说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,孔子已在《论语》中提到“殷有三仁 ” ,所谓“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”;孟夫子则指出“闻诛一夫纣矣 ,未闻弑君也”给武王伐纣定下了基调;《水经注》将最著名的罪恶“敲骨验髓 ”甩给了纣王……神话的部分 ,则从《史记·封禅书》就开始了,“八神将自古而有之,或曰:太公以来作之”;到《六韬》说武王伐纣见五马二马在雪地上没有痕迹 ,姜太公说这是“五方之神”来找活儿的;及至晋代人,对妲己的恶意达到了顶峰,给她安了个狐狸精的名头……

19 、所以 ,《封神》确是后起之作——作于明隆庆、万历年间,但也是集大成之作——影响力直到今日。

20、《封神》成书当然采撷了自春秋开始的诸多民间传说及典籍记载,然而它真正的架构或者说直接的灵感来源 ,却是下面三部书。

21 、本书全称《全相武王伐纣平话》,亦简称《吕望兴周》,是宋元说书人的本子 ,刊刻于元代至治年间,是学界公认的《封神》蓝本 。

22、它分为上、中 、下三卷,上卷从纣王登基到殷交遁入华山聚兵 ,4400余字 ,被扩写成了《封神》第1~9回。中卷从妲己剖腹验胎到姜子牙隐居磻溪,3800余字,大概是第10~11回 、第15~22回的体量 ,其中哪吒出世3章(第12~14回)是最精彩的原创,但仍然混杂了别的传说。下卷从文王渭水访贤到伐纣功成姜子牙斩妖,1500余字 ,大概是第23~29回、第67~68回以及第96~97回 。

23、如上所说,殷郊之名,亦见于此书 ,只不过名字叫作殷交。

24 、故事大略相同,殷交一岁时母后被害,十岁时妲己要斩草除根 ,逃入浪子神庙。得神赐大力酒一杯,破纣之斧一柄 。后得识姬昌与姜子牙。伐纣之战中,殷交投周营为上将 ,天纵神力 ,败商营大将离娄、师旷(即千里眼、顺风耳),夺渑池 、洛阳,大战乌文画(即邬文化)等 ,最后擒妲己,亲手劈死自己的父亲纣王。

25、殷交报仇弑父之举堪称壮怀激烈,但也未免太过死物 ,没有活生生的感情,没有大时代中的取舍和挣扎,犹如一尊机械 ,只为复仇而活 。

26、本书约作于嘉靖至万历丙午((1522年~1606年)年间,与《封神演义》的成书时间高度重合。《列国志传》前十回35000余字,通过对叙事顺序和文本结构的结构 ,可以知道它基本是对《伐纣书》的扩写,而非对《封神演义》的缩写。由此可以确定《列国志传》的成书比《封神》早 。

27 、其实最好的办法还不是致敬,而是直接不写商周争霸这段 ,因为你怎么写也写不过《封神》 ,冯梦龙无疑看到了这一点,经他删削改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就改头换面,删去这十回了 。

28、本书殷交已变成殷郊 ,所为之事与《伐纣书》中一般无二,但删去了惊世骇俗的弑父情节,改为纣王自焚而死。从这个变动我们可以看到世俗对纲常的维系 ,“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”,无论殷郊如何豪杰盖世,都不可能打破三纲五常设下的强大藩篱。他曾经劈出的那一斧 ,就这样不得不收了回来 。

29、据近人叶德辉先生所作序言,本书翻刻自《明刻绘图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七卷,而明刻本又是《元板画像搜神广记》的异名 ,“书中图像与元本无甚差异”,“惟明刻增入洪武以下封号及附刻神庙楹联……虽明人重刻,犹可推见元本真面也”。这也就是说 ,本书的主体内容写作于元时 ,肯定比《封神》早,但又小有差异,不复纯粹的元时旧貌 ,不能因此而肯定本书出现的年代“很可能与《封神演义》同时,或者稍后 ”。

30 、其“太岁殷元帅 ”一条,即写殷郊 。这段文字很长 ,主要说了这么几点。

31、出身:姜后游览禁苑,踩上了巨人留下的脚印,遂有身孕。

32、这个“感生”神话与《周本纪》中周人始祖后稷的降生如出一辙 ,很显然是直接抄过去的 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说殷郊就是周人始祖也未尝不可。

33 、生时:殷郊生时,肉球裹体。妲己诬蔑姜后生下的是个妖怪 ,使纣王厌憎,便把殷郊弃之于外 。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,此胎牛马不伤 ,白鹿供乳 ,神仙申真人见之,以剑剖开,取法名唫叮呶 ,正名唫哪吒,因为是在殷都郊外捡到的,又给他取了殷郊的乳名。

34 、传奇经历:殷郊七岁时知其身世和生母惨死 ,决意报仇。在师父申真人的指点之下,在天妃八宝洞中取得黄钺、金钟(后来成了原著中的宝贝番天印、落魂钟),下山收服贙(xuàn ,上面两个“虎”下面一个“贝 ”)神 、鸦将(后来成了原著中的温良、马善),接着在扫帚山斩杀十二丧门哭鬼骷髅神,悬首挂劲胸而回(这个形象大概移植到了《西游》中沙和尚的身上) 。

35、商周决战牧野 ,殷郊奉命下山助周为前锋,杀得70万纣师倒戈 。即入摘星楼擒斩妲己,妲己死时“妖容炫目 ,无忍杀者”——这点在《封神》中也有写到 ,殷郊以斧斩之。最后玉帝召入天庭封神。

36 、上面简单追述了一下殷郊形象的渊源,按成书先后顺序,大概是《搜神大全》在前 ,《伐纣书》次之,《列国志传》最后,而殷郊的形象也大体经历了这三个嬗变 。民间先有太岁殷元帅的传说 ,接着被说书人写进了商周话本,最后进入文人的创作中,字数由少到多 ,传奇由简到详,为最终成为《封神》中的经典人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37、殷郊这个人物不会凭空出现,这两个字最初甚至也不是一个人 ,它的真正来源,其实就着落在上节“牧野”二字之上。

38、牧野,最出名的自然是牧野之战 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

39 、二月甲子昧爽 ,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。

40、《史记集解》谓:牧野 ,纣南郊地名也。《尚书·周书》疏:皇甫谧云“牧野去朝歌七十里“ 。孔安国则说: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。不管三十里还是七十里,肯定都离朝歌不远,都是可以被称为“郊 ”的地方 ,“距国百里为郊”,殷、商二字并称,所以商郊 ,就是殷郊。

41 、所以现在能找到的古籍中,两者往往并称,如《礼记集说》“(武王)甲子昧爽 ,至于殷郊”,《吕氏春秋》武王使人刺探殷商虚实,对胶鬲说“将以甲子至殷郊 ,子以是报矣! ”

42、殷郊的名字应该就是出自于此,这两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殷城朝歌的郊外,《搜神大全》采用的也是这个说法 ,所谓“又缘其弃郊之故 ,故名殷郊” 。

43、至于他和太岁扯上关系,则可能是因为《荀子》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云:

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?封神武王伐纣

44 、武王之诛纣也,行之日以兵忌 ,东面而迎太岁。

45 、太岁是凶星,武王伐纣,兵犯太岁 ,行军才三天就遇到了五种灾难,弟弟霍叔害怕,力主退兵 。周公说:“纣王逆天而行、天怒人怨 ,所犯错误更多、更大,我们犯太岁又有什么害怕呢?”于是周兵昼夜兼程,牧野一战而定天下 。

46 、纣王倒行逆施 ,在穷途末路之时已然无人可用,不得不仓促把奴隶武装起来抵抗周军。老百姓总是同情失败者,就安排了一个太岁神来帮助他——虽然并没有什么用 ,最合适的人也只能是他的儿子了。有儿子就必须有名字 ,就用了“殷郊 ”的名字 。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!

47、《封神》第65回,殷郊最终死在了岐山之上,岐山在西岐郊外 ,算是周郊——殷郊最终死在了周郊,世事兜兜转转,一场扯淡。

48、参考资料:《商代史卷2:<殷本纪>订补与商史人物徵》 、《全相武王伐纣平话》、《春秋列国志传》、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 、《<封神演义>之殷郊形象渊源考》。

49、 PS:很久不写《封神知识点》系列了 ,绝对超过半年了 。毕竟写这种文太花时间,而且我本来写得就慢(通常一篇文得写好几天)。

50、更关键的是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个人的水平所限 ,现在是既拿不到青云又赚不着流量,嗷嗷干5000字的总收益可能连一屉小笼包都买不到。于是自己也愿意“用劣币驱逐良币”,只写贵的 ,不写对的,啥深度文章也不想写了 。

51 、——祈祷本篇能有流量,也祈祷能中个青云……

52、总之 ,这是一篇情怀文 ,希望大家点个赞~~~~

二、武王伐纣平话什么时候写的

1 、《武王伐纣平话》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宋代。这部作品是一部以周武王伐纣灭商为题材的历史演义小说,它融合了神话 、传说和民间故事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。

2、这部作品的具体创作年代虽然难以精确确定 ,但可以从其内容、风格和流传情况来推测 。从内容上看,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以周武王伐纣为主线,穿插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元素 ,如姜子牙下山 、太公钓鱼、文王访贤等,这些元素在宋代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。从风格上看,该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 ,情节跌宕起伏,符合宋代话本小说的特点。此外,该作品在宋代的流传情况也较为广泛 ,这也可以作为推测其成书年代的一个依据 。

3、关于《武王伐纣平话》的成书背景,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其创作提供了土壤 。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,市民文化 、商业文化等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,话本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 ,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《武王伐纣平话》等历史演义小说的出现,既满足了市民阶层对于历史故事的兴趣需求 ,也推动了话本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。

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?封神武王伐纣

4、综上所述,《武王伐纣平话》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宋代,这一推断基于作品的内容、风格和流传情况等多方面的考虑 。这部作品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之一 ,不仅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涵,也为后世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。

关于本次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和封神武王伐纣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,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 ,我们非常高兴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喜搜,本文标题:《武王伐纣(武王伐纣平话)?封神武王伐纣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4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